首页 > 工业互联网

从疫情防控到应援“新基建”,机器人主战场战略转移

www.cechina.cn2020.03.25阅读 3800

  2020年初,新冠肺炎“黑天鹅”不期而至。疫情之下,经济不可避免深受影响,于是从2月中下旬开始,中央与地方政府密集发声、发布投资计划,力促“新基建”发展,旨在短期内“稳投资”、中长期为社会经济深入发展提供“新赋能”。
  巡检、清洁、测温、云端护理、无人配送等各类机器人在疫情防控中大显身手,随着复工复产按下快捷键和“新基建”热潮渐起,机器人主战场也发生战略性转移。
  机器人+物联网成新基建标配
  物联网是“新基建”的重要组成部分,同时,它也在“抗疫”中发挥出极大价值。物联网迎来了发展转折点,预期在行业增长速度、重点领域的发展,以及业务模式上都有变化。
  根据国内相关研究机构数据,近年来国内物联网市场增速稳定在20%~25%,预期在新冠肺炎疫情后期及“新基建”的时代,增速将达到25%~30%。

  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,一些机器人业务爆发性增长,在固化需求后,得以迈上加速增长轨迹。在疫情中,体温检测、居家隔离监测、小区安全管理等需求大增,不可否认,部分市场将在疫情后退潮,但仍有部分需求将得以固化。一是暴露痛点,需要修补完善的,如机器人智慧医疗、应急管理等;二是应急项目上马后,发觉效果良好,值得大范围推广的,如智能社区广播等;三是应急项目为局部工程,可以扩展为整体解决方案的,如在小区电子围栏基础上,发展整体智慧小区。
  新冠肺炎疫情加速新技术、新产品落地,为产业打开新空间。例如无人送货车、医疗机器人等,它们或者应该在实验环境中得到更深入测试,或者是在努力寻找首批种子用户。疫情一来,它们立刻奔赴“战场”,大展身手;疫情之后,前期的示范为它们打开了新市场空间。
  2月28日,达闼科技进入武汉武昌方舱医院,6天时间整体交付了包括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运营大脑、服务机器人和第三方物联网设备。“我们目前已经接到湖北方面的需求,希望进一步把智能方舱医院项目模块化、系统化。”达闼科技副总裁兼CMO葛颀说:“这次紧急状况下的部署,既是整个器人行业的压力测试,也是智慧医院建设成效的摸底。有计划、有目的引入系统化解决方案,才能提升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、自然灾害的科技能力和运营水平,避免临时抱佛脚。”
  优必选科技CBO谭旻表示,一场疫情提前三到五年让公众对机器人行业有了认知,让公共事务、医疗医护等机器人发挥作用的重点领域变得清晰,也大浪淘沙般检验了各机器人企业的实力,决定了谁能在未来两到三年还有继续提升的资格。

  上海钛米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市场经理陈惟褀说:“就像SARS过后,每个医院都建立了发热门诊。疫情过后,机器人等新技术新产品将成为医院强有力的帮手。”
  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“假期”,给众多长期在日常杂事中忙碌的经营决策者以充足的“放空”思考时间。“活下去”是短期命题,但借助于物联网等先进手段,深层次解决问题、寻找价值空间,亦成为思考要点,为长期发展布局。
  不可否认的是,在“新基建”中,物联网是核心要素,是受益最大的领域。一方面,新型基础设施的七大领域中,物联网相关的数字基础设施占据其四(5G、大数据中心、工业互联网、人工智能),同时能源基础设施(特高压、新能源汽车充电桩)、交通基础设施(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)也需要物联网等赋能;另一方面,数字经济是方向,“新基建”是底座,各类物联网相关的终端、应用等将随之发展。
  重点领域:部分领域的优先发展契机
  结合新冠肺炎疫情当中所展现出的需求或痛点,以及“新基建”的要求和影响,物联网优先发展的领域,将聚集在以下方面。
  首先,人工智能+物联网基础能力的升级。一是5G领域的能力提升,比如基础网络建设、面向行业的5G专网建设、MEC等关联能力建设、全网集约控制能力、5G芯片模组的供给能力等的提升,从而支持了5G物联网应用。二是工业互联网底层设施建设,包含标识解析平台,面向工厂、工业园区的边缘网络,行业使能平台等。三是物联网数据聚合及应用平台,小型平台可以是一个小区、一个园区平台,进行封闭式数据应用,大型平台可以是整合城市的数据中心,实现开放应用。四是各类新技术会注入到物联网底座中,比如人工智能提升网络运营效率及数据处理能力,区块链提升数据传输安全性,物云融合实现了整体性XaaS的模式。

  其次,物联网助力产业新基础设施形成。“新基建”旨在为社会经济赋“新能”,物联网是最底层设施,但其能够带动新设施发展,也能够实现对传统设施改造。具体而言,第一,在新设施发展方面,物联网确保相关设施建设成效到位,例如无人机、机器人无人配送物流系统、无人化防疫系统等无人化配套设施,光伏、生物质能、清洁供热、垃圾发电、高端制造等新兴产业配套设施,以及面向上述领域的智慧产业园区配套项目。第二,在传统设施改造方面,物联网是实现转型的助推器,例如智慧城市、智慧交通、智慧园区、智慧农业、智慧警务、智慧消防等传统设施的智慧化升级;轨道交通、冷链物流等的交通运输短板问题解决;核电、特高压、充电桩、加氢站、锂电创新等的能源行业短板问题解决;污水处理、垃圾处理等环保行业的短板问题解决;老旧工业园区、物流园区的升级换代。
  例如劳动密集型重复产业依然是行业比较有共识的场景,中信重工开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张树生表示,机器人代替人工提供无接触服务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,为危险环境、城市管廊、偏远无人厂区等日常巡检的机器人部署做了最好的示范。
  如北京推想科技有限公司战略发展副总裁陈万钧所言,“疫情让特定场景机器换人的趋势变成前所未有的刚需。”但是,这种行业繁荣是特定的场景需求,还是叩响市场的敲门砖?机器人是否能成为“新基建”的有力应援,仍需市场监测。
  最后,新型物联网行业应用的落地。一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中暴露的问题,需要借助物联网方案加以解决,例如高附加值工厂的无人化生产、智慧医疗的扩容、人员与物资的全流程可追溯管理;二是新冠肺炎疫情中部分产品与方案所展现出良好的应用价值,值得在疫情借助之后加以推广,如社区智能广播、无人配送车辆、无人清扫车辆等;三是新冠肺炎”疫情中,有众多的终端或应用被紧急上马,疫情之后,需要有扩展方案,确保其能够继续被使用,例如对5G红外测温设备、居家隔离监控设备的再利用;四是国计民生重点领域的项目实施,这是“新基建”的衍生领域,涵盖智慧城市、智慧政务等政府类应用、重点企业的工业互联网示范项目、智慧社区等民生类应用。
  业务模式:产品化与无人化
  结合新冠肺炎疫情对需求市场产生的影响,以及“新基建”发展要求,预计产品化与无人化是业务模式发展的两大特征。
  第一,产品化。这是将终端、平台与应用加以整合,以即开即用的标准化产品模式交付(而非定制化的解决方案)。采用产品化模式,核心价值在于3个方面,第一,产品化模式降低了物联网方案实施的门槛,可以让物联网在更多用户中普及,小企业可以只采购一台门禁系统,直接使用公共平台的应用,进行监控;大企业可以采购门禁、视频监控等多台设备,公用平台可以快速把这些设备上传数据整合,以大屏幕形式展示。第二,产品化模式加速产品推广的速度,甚至可以实现电商平台销售、快递配送、用户即开即用的最简便模式。第三,产品化模式减少了人与人之间接触的概率,无需再详细调研、沟通方案、配置实施,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刚刚结束的时间,无接触的交付方式,更能获得用户的接受。
  上海仙知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杨丽认为,未来两三年内,最大的挑战是数据共享和各方面端口协议的打通,这既关系到跨企业机器人通用化、平台化、模块化,也关系到假期人发挥更大的价值。
  机器人在室内室外运行,你认为它是车还是人?如果是车,是机动车还是非机动车?和传统交通工具在责任上怎么区分?一个使用场景中出现多厂家多种类机器人,他们会堵在一起还是会有序避让?谈及上述问题,九号机器人有限公司商务总监修陶钧表示,机器人行业还缺少行业通用标准及跟踪评估体系,行业监管也待从模糊走向更加规范。让机器人留下来是否划得来,用户心里自有一本帐。修陶钧强调,机器人不是超人,去掉虚火,回归价值,才能真正成为新基础设施的一部分。

  第二,无人化。新冠肺炎疫情一方面在一定时期内,会让商务旅行大幅度减少,非接触式交付与服务成为刚需;另一方面,在新冠肺炎后期,服务商痛定思痛,认识到无人化是确保销售与服务不中断的有效举措,也能够大幅度降低成本支出。为此,以简约的产品化方式交付是一种重要的举措。另一种则是需要在基础能力方面加以支持保障,比如对网络和业务的集约化管理与配置,支持一点开通、一点管理;具有强大的平台,南向保证终端接入、北向保证能力开放,使得产品型的终端在连接之后,有充足的应用支持。

  “新基建”是个新市场,理论上所有企业都可能成为参与者和建设者。但是,“新基建”无论是技术门槛还是资金门槛都比较高,大型行业龙头企业机遇相对更大。广大中小企业特别是创新型科技型企业,可以通过多种灵活方式,积极主动参与其中,企业要从“新基建”中分得一杯羹,还应强化自身本领。专家认为,企业应着眼“新基建”领域的建设目标,加大研发力度,夯实技术基础,优化管理机制,全面提升参与“新基建”的能力,用实力赢得机遇。